文檔正文
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,質檢員的工作十分重要
質檢員是混凝土公司控制質量參與生產的重要人員,其對混凝土生產過程中細節的把握和控制直接影響混凝土質量。好的質檢員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質量,降低事故發生率讓領導放心。質檢員在混凝土質量控制過程中擔負著重要職責,具體表現在:(1)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,消除不利因素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,把控混凝土出廠質量的最后一關,質檢員簽發的混凝土代表混凝土出廠質量合格;(2)質檢員負責監督混凝土原材料用于生產,指導原材料使用;(3)根據生產進展情況,與施工單位進行技術溝通,處理一般性技術問題,較少質量事故的發生,保證混凝土生產順利進行。其中,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處理一般性問題是質檢員的一項重要職責,也是質檢員需要掌握和提高的基本技能。質檢工作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,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除要不斷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外,還要增強質量意識、責任心。
質檢員在工作中要多動腦筋,多想多問,要逐步學會抓重點,首先保證不出大的質量事故,然后不斷提高控制能力。質檢員的工作參與整個混凝土生產過程,質檢員要具有質量意識和責任心,對混凝土質量檢測和控制有系統認識。質檢員的具體工作注意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
(一)原材料進場
參與原材料進場檢驗,檢驗以目測、巡檢為主,發現符合生產要求的原材料及時通知試驗員試驗,必要時直接進行退料處理。重點進行砂石進場檢查,每班檢查頻率不低于四次,原材料變化較大時,應加大檢查頻率。檢查方法通常為直觀判斷,包括骨料的與級配、含泥量、泥塊含量、雜物及砂中的石子含量和含水率,這些指標的巨大波動對混凝土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。如,骨料粗細程度與級配波動過大會造成混凝土用水量變化,拌合物工作性波動;含泥量或雜物增加過大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損失快,用水量增加,影響強度和耐久性;細骨料中含石量增加會影響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砂率,造成混凝土用水量變化,和易性差等。
質檢員初步判斷砂質量的好壞,主要靠“看、捏、搓、拋”的方法。
(1)“看”,抓一把砂攤在手心,細看粗細砂粒分布的均勻程度,各級顆粒級配分布越均勻質量越好。“看”,是看碎石的最大粒徑以及不同粒徑的碎石顆粒分布的均勻程度,可以初步判斷出碎石級配的好壞,看針片狀顆粒分布多少,可以估計出碎石對混凝土和易性和強度的影響程度大小;看碎石表面附著塵粒厚薄程度,可以分析出含泥量的大小;看干凈的碎石表面晶粒分布程度,結合“磨”(兩粒碎石對磨)可以分析出碎石的堅硬程度。
(2)“捏”,砂含水率的高低通過手捏,捏后觀看砂團的松緊程度,砂團越緊證明含水率越高,反之越低;
(3)“搓”,抓一把砂在手心,用兩手掌搓后,輕輕拍手,看手心上粘附的泥層,泥層越多且黃則證明砂含泥高,反之含泥低;
(4)“拋”,砂經捏后在手心拋一拋,若砂團不松散,可以判定出砂細、含泥或含水較高。
(二)混凝土生產過程
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,質檢員的控制以開盤鑒定為中心,加上一些日常檢查過程混凝土生產過程質量控制。混凝土生產開盤前,質檢員應對原材料進行必要的日常檢查,如水泥、摻合料、外加劑等原材料的存放情況,砂石骨料有無混料現象。檢查送到操作臺的資料是否正確,核對操作員輸入配合比,檢查原材料與配合比是否相符。混凝土生產過程中,注意觀察計量表盤是否正常,對生產混凝土進行過磅校檢,檢查動態計量誤差情況。混凝土開盤鑒定時,觀察混凝土用水量情況,進行拌合物取樣,觀察拌合物和易性,做坍落度試驗及試塊制作。
質檢員的混凝土生產過程檢查主要以混凝土用水量為控制要點,控制混凝土用水量在合理區間波動,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質量合理波動。
(1)開盤鑒定或生產過程中,如果必須對混凝土配合比做出調整時,必須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調整。
允許調整項目 |
砂率% |
手動加水量㎏ |
砂、石含水率% |
外加劑摻量% |
允許調整范圍 |
±3 |
±10;-15 |
±2 |
±0.3 |
(2)混凝土實際用水量包括:配合比輸入的自動計量的水,手動調整的水和砂石含的水,實際用水量與配合比的用水量誤差允許值為:+10㎏;-15㎏。
混凝土生產過程中影響混凝土用水量的因素很多,在過程檢查時,質檢員應能夠判斷異常情況,并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質量問題的發生。因此,質檢員應充分理解影響混凝土用水量的因素,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
(1)在過程控制中要注意,砂石含水量的變化,根據砂石含水率調整生產用水量,既不過分降低用水量,也不增加用水量。
(2)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、細度、溫度變化對用水量的影響,以及這些因素變化所引起與外加劑適應性的變化,用水量異常時,應注意進行復試判斷。
(3)礦物摻合料的需水量或者流動度比引起混凝土用水量變化,如粉煤灰質量波動,有二級灰變成三級灰。
(4)外加劑減水率變化引起的混凝土用水量變化,其減水率高時,用水量減少,混凝土強度提高,但是減水率過高時,會使混凝土過分敏感,難以控制,很容易出現離析泌水現象。
(5)砂石級配和含泥量變化對混凝土用水量的影響,其中含泥量影響最明顯,含泥量增加1%就足以使混凝土的用水量產生10㎏/m3變化,嚴重影響混凝土的強度。
(三)出站檢驗
混凝土拌合物出站檢驗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最后一關,要求質檢員對出站的每車混凝土進行逐一檢查。逐車檢查是現有攪拌站的通用做法,其好處在于能夠避免質量事故的發生,其次是能夠降低工地拒收的可能性。質檢員應在這一環節注意觀察混凝土拌合的狀態,準確判斷混凝土拌合物質量是否異常。
質檢員檢查混凝土出站的重點是觀察混凝土的和易性,其包括:流動性、保水性、粘聚性。混凝土和易性很難準確量化,要判斷混凝土工作性需要進行大量試驗,建立直觀感性認識,在沒有把握時不能只靠直覺和經驗,應通過必要的試驗進行判定。質檢員在日常工作中應加強試驗,逐步積累、增強對混凝土的感性認識,提高判斷的準確性。
(四)質量跟蹤
混凝土的最終質量不僅是出站質量,還包括運輸、泵送、澆筑和養護等階段,是生產單位和施工單位共同完成的。因此,質檢員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應進行質量跟蹤,保證混凝土質量穩定。質檢員進行質量跟蹤的重點是了解混凝土的現場和易性,同時應注意施工方的要求是否合理,對于不合理的地方應提出意見和建議,以保證混凝土質量。質檢員根據混凝土出站狀態及混凝土達到工地情況,確立混凝土拌合物的變化情況,確保混凝土質量穩定。混凝土澆筑過程中,質檢員應進行必要的質量服務,如,向施工方、監理人員說明混凝土性能、特點、注意事項、合理養護措施等。
能否合理處理一般質量問題是一個質檢員的基本能力,首先要堅定原則,然后根據具體情況決定處理措施,對內充分考慮生產的重要性,對外堅定“配合+服務”的理念來分析處理問題。
(五)參加試驗工作
混凝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經驗科學,試驗結果既是質量檢查的依據,也是質檢員在試驗過程中積累經驗的過程。因此,質檢員應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,積極參加相關試驗工作,以增強對原材料及混凝土的主觀認識,增加直觀判斷能力,有效降低因為誤判造成混凝土質量問題或事故。在生產實踐中可以適當安排質檢員和試驗員進行輪崗,以相互提高,增強各人員之間的配合協調能力。此外,質檢員應加強學習規范、標準,記住標準規法中的強制條文的具體內容,以此作為處理問題的依據,在處理問題時才能不違背標準規范的要求,同時還可分出輕重緩急,靈活掌握處理的尺度。
最新動態
- 2025-03-20稱重傳感器在料塔料罐中的應用
- 2025-03-11花了1000多塊,安裝料塔稱重傳感器,到底
- 2025-03-11全面了解“礦粉”‖“礦粉”在混凝土中
- 2025-03-10春季混凝土注意事項‖“溫度和濕度雙控
- 2025-01-27金蛇獻瑞迎新春,河南潛合給您拜年了!
相關推薦
- 2025-03-11全面了解“礦粉”‖“礦粉”在混凝土中的應用
- 2025-03-10春季混凝土注意事項‖“溫度和濕度雙控”有效
- 2024-12-30脫硝粉煤灰中氨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研究進展
- 2024-12-23施工單位的密切配合是保證冬期混凝土質量的關
- 2024-06-28混凝土攪拌站的出路在哪里?